2025年8月18日註定載入中國資本市場史冊。上證指數盤中沖高至3745點,一舉突破壓制市場近十年的3700點箱體頂部,刷新2015年以來的歷史峰值。深成指同步攻克11864點關鍵壓力位,創業板指更是以雷霆之勢突破2576點前高。更令人振奮的是,A股總市值歷史性突破100萬億元大關,單日成交額暴增至2.8萬億,較前日激增5363億——這場資本盛宴的背後,是場外觀望資金如潮水般湧入的生動寫照。
一、十年箱體突破的技術革命
回溯上證指數近十年的K線軌跡,猶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自2015年5178點巔峰墜落,市場始終在2000-3700點的箱體內反復震盪。期間七次衝擊3731點均告失敗,3700點仿佛成為無法逾越的"鐵頂"。本次突破的技術意義遠超普通上漲:長達十年的底部大箱體被有效擊穿,意味著歷史套牢盤壓力徹底釋放。按照"橫有多長,豎有多高"的經典量度規則,技術派投資者已將中期目標錨定在4000點上方。這種突破不僅改寫了技術圖形,更可能顛覆A股"牛短熊長"的週期性魔咒。
二、流動性驅動的牛市基因
本輪行情的核心驅動力來自前所未有的流動性洪流。居民儲蓄正以歷史罕見的速度向權益市場遷徙——8月單月新增開戶數突破300萬戶,銀行理財資金轉投基金比例激增47%。這種"水牛行情"的特徵十分鮮明:與經濟基本面呈現顯著背離。當前宏觀環境仍處溫和通縮週期,企業盈利尚未全面復蘇,但資本市場卻逆勢騰飛。這種現象印證了"通縮炒股,通脹持現"的經典規律:當實體投資回報率承壓時,過剩流動性必然湧向最具賺錢效應的資產領域。需要清醒認識的是,這種資金驅動的上漲更需要警惕政策風向的微妙變化。
三、理性邊界下的投資警訊
首先是資產證券化率的警戒線。當前A股總市值/GDP比值已逼近85%,若指數再漲40%將觸及105%的危險閾值。參考日本股市泡沫時期150%的極端值,這個指標往往預示系統性風險。其次是存款搬家進程的可持續性。居民儲蓄存款與滬深市值比率降至1.8的歷史低位,增量資金源頭正在收縮。最後是估值鴻溝的擴大——創業板動態市盈率已突破60倍,而盈利增速僅維持在25%左右。
四、新階段的戰略應對
當前市場正處於牛市五階段理論中的關鍵過渡期:從"懷疑上漲"向"相信不跌"轉化。歷史經驗表明,這個階段往往伴隨劇烈的盤中震盪。8月18日1222家個股跑輸大盤的現象,已經發出結構性分化的信號。對於投資者而言,三大策略至關重要:
其一把握趨勢跟蹤原則,在深成指13300點、創業板212887點兩個關鍵阻力位前,順勢而為優於逆勢猜頂;其二堅持賽道聚焦,在AI硬體、國產替代等具業績爆發力的產業中深耕;其三嚴守波動管理紀律,對單周漲幅超50%的標的採取梯度止盈,避免過度追漲券商等情緒化品種。
市場永遠在狂歡與恐慌間搖擺,但百年金融史揭示的真理從未改變:當時代的浪潮奔湧而至,唯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勇敢的心,方能在資本洪流中把握屬於自己的機遇。這輪突破十年枷鎖的行情,或許正是中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