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0點之上的狂歡:A股歷史次天量背後的機遇與警醒
2025年8月26日,A股市場以3883點收盤,劍指3900點關口。盤中成交額突破3.18萬億元,創下歷史第二高位,僅次於2024年10月8日的3.44萬億。市場情緒在美聯儲降息預期、外資回流、政策紅利等多重因素催化下被徹底點燃,但狂歡背後暗流湧動。
天量成交的三大本質差異
與去年10月的3萬億相比,本輪行情呈現顯著分化特徵。首先,資金結構截然不同。2024年10月8日的天量主要由散戶“空翻多”推動,開盤即出現10%的跳空漲停;而今日盤中機構淨買入達684億元,散戶反而淨賣出7億元,呈現“機構搶籌、散戶離場”的罕見格局。其次,行情啟動背景差異顯著。此前天量發生在國慶長假後,積壓的週邊利好集中釋放;此次僅經歷一個週末發酵,市場自發上漲動能更強。再者,板塊分化加劇。不同於此前普漲格局,今日上證50、滬深300領漲,但全市場仍有1898只個股下跌,“賺指數不賺錢”現象凸顯。
外資與聰明錢的“雙重發動機”
驅動本輪行情的核心力量浮出水面。中金資料顯示,主動外資自去年10月以來首度回流A股,被動外資加速湧入,單日流入港股與中概股ADR達13.2億美元,A股吸納9.6億美元。高盛香港報告證實,外資對中國資產仍處於系統性低配狀態,補倉空間巨大。更關鍵的是,中信證券研報指出,此輪行情由高淨值人群與企業客戶(聰明錢)主導,與2015年杠杆牛、2021年基金牛截然不同。這些資金敏銳捕捉到中美博弈下的政策意圖——健康的股市已成為大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敘事載體。
板塊輪動暗藏產業變革密碼
市場熱點呈現多層次擴散:
- 算力雙主線爆發:國產算力板塊延續上週五大漲態勢,儘管多數標的沖高回落,但資金沉澱跡象明顯;海外算力鏈(英偉達生態)多點開花,光模組因空芯光纖技術突破領漲,PCB、高速連接器等環節輪動活躍。
- 低位板塊集體蘇醒:稀土永磁走出持續性行情,白酒板塊上演絕地反彈,醫藥、機器人等細分領域強勢跟進。這反映畏高資金正挖掘估值窪地,白酒作為“最低水位”板塊的啟動更具信號意義。
- 化工ETF的異動玄機:近一月化工ETF份額從7.2億份猛增至14.21億份,規模翻倍突破10億。資金押注“反內卷三部曲”政策紅利:落後產能出清、競爭格局優化、盈利修復。其近五成倉位集中於龍頭股,近三個月19%的漲幅顯著落後大盤,滯漲+填倉邏輯形成共振。
三萬億背後的風險警示燈
市場狂熱中隱現四大風險信號:
- 波動率陡增隱患:今日盤中多次沖高回落,尾盤勉強收紅,顯示獲利盤拋壓沉重。歷史經驗表明,成交量突破2萬億後波動必然加劇,個股單日跌幅可達10%以上。
- 杠杆毒藥效應:多家機構警示“成交量越大越要警惕杠杆”。個人征信借貸資金湧入股市的現象引發擔憂,專業人士強調:“別人的錢都是要還的假錢,杠杆炒股無異於火中取栗。”
- 上市公司反常行為:多家企業大額認購銀行理財,歷史經驗表明,這往往是市場過熱的反向指標。企業資金更應聚焦主業,而非參與短期套利。
- 寒武紀估值警訊:高盛給出寒武紀3934元的樂觀目標價,對應1.7萬億市值與1.4萬倍PE。有市場人士諷刺:“這需要公司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盈利才能支撐。”A股歷史上“超越茅臺魔咒”(股價超茅臺後多現膝斬)尚未失效。
散戶的踏空焦慮與生存法則
面對指數狂奔,踏空者陷入兩難困境:追高怕回檔,觀望怕踏空,換股憂心兩頭挨打。資料揭示殘酷真相——滬指突破去年9月24日高點後,滬深300波動率(IV)突然跳升,顯示場外觀望資金被迫高位進場。專業建議給出明確路徑:
- 持倉定力優於頻繁操作:低位佈局者應“坐穩扶好”,2689點入場的籌碼安全墊達1200點,無懼短期震盪。
- 棄劣從優是核心策略:警惕成交量放大時的“渾水摸魚”風險,遠離劣質標的,聚焦基本面過硬的好公司。
- 資金性質決定心態:用閒錢投資方能保持理性,杠杆資金必然導致“漲也心慌,跌也崩潰”的惡性循環。
4000點關口的未來推演
技術面顯示,上周放量突破3731點後,指數已進入壓力真空區。多家券商將目標位元上移至4000點,但行情延續性取決於三個關鍵變數:
- 增量資金續航能力:7月ETF認購量超上半年總和,8月有望再創新高。儲蓄搬家(7月末中國ETF規模達6406億美元,躍居亞洲第一)與外資回流形成雙輪驅動。
- 政策落地節奏:反內卷政策從消費端向製造業深化,化工等行業供給側改革成效將成試金石。
- 全球流動性轉向:美聯儲降息週期啟動後,中美利差收窄可能引發人民幣升值(招商宏觀預測或重回6時代),進一步吸引配置型外資。
市場永遠在質疑聲中前行。當散戶還在爭論“魚尾行情”時,聰明錢早已在震盪中佈局未來。唯一確定的是:在3萬億的天量舞臺上,唯有堅守價值內核者方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