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2025年Q2財報分析:競爭壓力下的戰略調整與長期價值
一、引言
2025年第二季度,美團發佈了一份充滿挑戰與機遇的財報。在行業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美團實現了918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1.7%,但調整後淨利潤僅為1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89%,創近三年單季淨利潤新低。這一結果清晰地反映出當前外賣和即時零售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以及美團在應對這一競爭環境時所採取的戰略調整。
本季度財報的核心矛盾在於:在價格戰導致的成本增加與維持市場份額之間尋找平衡。美團CEO王興在業績會上明確表示,公司堅決反對當前的非理性競爭,但會盡力捍衛市場地位。同時,他也強調,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不會改變美團構建健康生態系統的決心,公司深刻認識到只有培育可持續的生態系統,才能確保長期的穩健發展,並為所有參與者帶來可持續的雙贏成果。
本文將從財務表現、業務板塊分析、競爭格局、應對策略和未來展望等多個角度,對美團2025年Q2財報進行全面分析,探討美團在短期競爭壓力下如何維持長期價值創造能力。
二、財務表現概覽
A. 整體財務資料
2025年第二季度,美團實現營收918.4億元,同比增長11.7%,但增速較去年同期放緩。核心問題是盈利能力的大幅下滑:經營利潤僅為2.26億元,同比下降98%,經營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13.7%驟降至0.2%;調整後淨利潤為1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89%。這一盈利表現創下了近三年來的單季新低,反映了當前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表1:美團2025年Q2與去年同期關鍵財務指標對比
指标 | 2025年Q2 | 2024年Q2 | 同比变化 |
---|---|---|---|
营收 | 918.4亿元 | 823亿元 | +11.7% |
经营利润 | 2.26亿元 | 113亿元 | -98% |
经营利润率 | 0.2% | 13.7% | -13.5个百分点 |
调整后净利润 | 15亿元 | 136亿元 | -89% |
毛利 | 304亿元 | 339亿元 | -10.3% |
毛利率 | 33.2% | 41.2% | -8.0个百分点 |
資料來源:美團2025年Q2財報
B. 業務板塊表現
從業務板塊來看,美團兩大板塊均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
核心本地商業板塊(外賣、到店、閃購):
- 收入653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低於整體營收;
- 經營溢利37億元,同比下滑75.6%;
- 經營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25.1%降至5.7%。
配送服務收入的增幅遠低於即時配送交易筆數的增幅,主要是由於為應對激烈競爭,使得在配送服務收入中扣除的補貼大幅增加。
新業務板塊(國際、美團優選等):
- 收入265億元,同比增長22.8%,增速高於整體營收;
- 經營虧損19億元,同比擴大43.1%,但環比有所改善,虧損率收窄至7.1%。
新業務虧損的同比增加主要是由於美團加大了對海外業務的投資。
銷售及行銷開支是影響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本季度達225億元,同比增長51.8%,占收入比例從去年同期的18%上升至24.5%。金額及占收入比例的增加主要由於業務發展以及為應對外賣及即時零售業務的激烈競爭而不斷調整的業務策略,導致推廣、廣告及用戶激勵的開支增加。
C. 現金流與資產負債
儘管盈利承壓,美團的現金流狀況依然穩健:截至2025年6月30日,經營現金流入淨額為48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17億元,短期理財投資為694億元,合計1711億元。這表明美團擁有充足的現金儲備應對當前的競爭環境。
三、核心業務板塊分析
A. 外賣業務
作為美團的核心業務,外賣在本季度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資料顯示,美團外賣業務日均訂單量達到6480萬單,同比增長10%,但市場份額從72%降至60%。這一市占率下降主要受到京東、阿裡補貼衝擊。
單均利潤顯著下滑:從去年同期的1.5元降至1元,部分低價訂單(如奶茶、咖啡)占比超過40%,拉低了整體毛利率。配送成本同比增加18%至217億元,主要因騎手數量增長12%(達800萬人)及高溫補貼投入。
面對競爭,美團外賣在本季度採取了多重應對措施:
- 加強騎手福利:自7月1日起,將職業傷害保障拓展至17個省市的所有騎手;4月在南通和泉州啟動騎手養老保險補貼試點,計畫年底前推廣至全國;
- 優化配送效率:全量配送平均耗時34分鐘,較去年同期縮短4分鐘;
降低商戶運營成本:聯合800多家餐飲品牌推出5500多家品牌衛星店,通過集中備餐降低商戶運營成本15%。
B. 即時零售(閃購)業務
美團閃購業務在本季度表現亮眼,成為增長的重要引擎:
- 訂單量和交易金額均實現強勁增長,日均單量達到1600萬單,同比增長78%;
- 非餐飲訂單占比從35%提升至42%,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 高客單價品類增長顯著:618期間手機、白酒、家電等商品成交額增長2倍。
美團閃購業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廣泛的商家覆蓋和高效的配送網路。截至6月底,美團已在超過5萬個地點佈局了美團閃電倉,為數位化轉型中的本地商家及零售品牌提供助力,説明他們進一步擴大服務半徑並提升運營效率。
C. 到店酒旅業務
到店酒旅業務在本季度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 訂單量同比增長40%,年活躍商戶數再創新高;
- 餐飲、休閒娛樂等本機服務占比超70%;
- "五一"酒旅交易規模創歷史峰值,低線城市商戶滲透率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在到店業務中積極把握服務零售行業的新興機遇,如新類別、創新供應模式以及低層級城市的增長潛力。同時,美團通過提供綜合服務推動商家數位化升級和標準化,幫助商家提高效率和業務技能。
四、競爭格局分析
A. 行業競爭格局變化
2025年外賣行業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從“一超一強”(美團和餓了麼)轉變為“兩超一強”,主要是因為京東外賣的強勢入局和阿裡淘寶閃購的快速跟進。
競爭時間線:
- 2月11日元宵節,京東以“秒送”頻道上線“京東外賣”,推出百億補貼、免傭政策和騎手社保保障,率先點燃外賣大戰;
- 美團隨即加強騎手權益保護,並於4月15日推出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應戰;
- 阿裡也於4月30日將“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攜手餓了麼五一期間全面參戰。
補貼規模:
- 阿裡:2025年7月宣佈追加500億補貼;
- 京東:以“零傭金+騎手全社保”突襲,單季虧損110億(2025Q2),全年預虧300億;
- 美團:依託6500萬日訂單基本盤,6月EBIT利潤預計下降250億,主因補貼加碼及騎手社保成本上升(單均配送成本從3.2元升至4.13元)。
B. 各平臺戰略對比
美團:高頻場景綁定+下沉市場壁壘
- 700萬騎手網路與98%的30分鐘送達率,閃電倉模式支撐3萬前置倉,日均訂單超4000萬單;
- 商家端覆蓋多類市場主體,包括餐飲商家、工廠/品牌方、經銷商、零售商,以及美團自主運營的品牌;
- 外賣與閃購共用同一平臺生態及配送基礎設施,實現協同效應。
京東:品質外賣+自營物流體系
- 外賣主打品質外賣,對入駐商家有更嚴格的篩選標準,只對堂食商家准入;
- 騎手以全職騎手為主,並由平臺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 推進外賣業務有兩重目的:通過高頻場景反哺平臺整體流量;盤活達達履約網路的閒置運力。
阿裡:電商流量轉化+多入口協同
- 自營業務盒馬生鮮配有前置倉擴大服務範圍;
- 餓了麼不僅自身打通了與閃購的聯繫,支付寶和淘寶首頁也可以直接進入閃購和餓了麼模組;
- 一個月之內,阿裡通過“淘寶閃購”實現日單量從4000萬增至8000萬的躍升。
C. 競爭焦點與影響
履約時效:成為各平臺競爭的關鍵指標
- 阿裡在上海試點18分鐘送達(行業紀錄);
- 美團平均28分鐘;
- 京東因運力不足推“超時20分鐘免單”。
用戶增長:
- 淘寶App日活增5000萬至4.1億(2025年1-5月);
- 京東日活從130萬升至170萬,40%新外賣用戶轉化至電商業務。
盈利壓力:
- 阿裡:高盛預測其外賣業務未來12個月虧損達410億元;
- 京東:單季虧損110億(2025Q2),全年預虧300億;
- 美團:6月EBIT利潤預計下降250億。
這場競爭已經從單純的外賣領域擴展到整個即時零售市場,預計2030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外賣市場規模將達到2.4萬億。三方均將即時零售視為核心增長方向,依託外賣和即時零售高頻的特點實現自身各業態之間的協同,盤活全域已成為三家的共識。
五、美團的應對策略
A. 短期應對措施
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美團採取了一系列短期應對措施:
價格策略調整:部分區域傭金率從2024年的18.7%降至16.5%,部分區域(如長三角)傭金率甚至跌破15%。這一舉措旨在維持價格競爭力,應對競爭對手的大規模補貼。
騎手福利提升:
- 自7月1日起,將職業傷害保障拓展至17個省市的所有騎手;
- 4月在南通和泉州啟動騎手養老保險補貼試點,計畫年底前推廣至全國;
- 設立16億元人民幣的夏季補貼基金;
- 將大病關懷基金的覆蓋範圍擴大,包括將兼職眾包騎手的未成年子女納入保障範圍。
市場策略優化:美團表示已退出表現不佳的虧損區域,同時在核心區域繼續探索“次日達+自提”模式和社區零售新業態。這種策略有助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盈利表現。
B. 長期戰略調整
在應對短期競爭壓力的同時,美團也在進行長期戰略調整:
商家賦能:
- 聯合800多家餐飲品牌推出5500多家品牌衛星店,通過集中備餐降低商戶運營成本15%;
- 推出AI經營助手,説明商家優化頁面展示,簡化店鋪管理;
- 説明超過100萬獨立工匠將其資料數位化。
消費者體驗提升:
- 升級會員體系,為不同層級的會員推出更多權益,涵蓋到店餐飲、飲品、休閒娛樂、家政和洗衣服務等領域;
- 推出服務保險計畫,從服務體驗、履約和售後服務支持三個維度全面升級服務;
- 推出“拼好飯”和“神槍手”等項目,滿足消費者在不同價格帶對高性價比餐品的需求。
運營效率優化:
- 閃電倉模式支撐3萬前置倉,日均訂單超4000萬單;
- 配送時效從去年同期的38分鐘縮短至34分鐘;
- AI技術應用提升運營效率,降低履約成本。
C. 國際化戰略
美團在國際化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Keeta在中東的表現:
- 截至7月底,Keeta在沙烏地阿拉伯已擴展至20個城市;
- 在卡達正式推出Keeta;
- 上線不到一年,已實現覆蓋沙特20個城市,基本完成全域覆蓋,並已成為當地市場佔有率前三的平臺。
業務調整與轉型:
- 6月對“美團優選”進行戰略轉型:退出表現不佳的虧損區域,同時在核心區域繼續探索“次日達+自提”模式和社區零售新業態;
- 加快小象超市的擴張,計畫覆蓋國內所有一二線城市;
- 小象超市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或蕭山的20個城市運營著近1000個前端物流中心。
小象超市表現:
- 保持強勁增長,商品品質和豐富度均有不錯提升;
- 超市門店的營業時間已延長至淩晨兩點,提升對消費者夜間購物需求的覆蓋;
- 自有品牌產品的數量及其對總銷售額的貢獻均穩步增長。
六、未來展望與風險分析
A. 增長潛力分析
儘管當前面臨競爭壓力,美團的長期增長潛力依然可觀:
- 即時零售市場:預計2030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團閃購未來5年單量CAGR約28%,GTV的5年CAGR約30%。
- 核心業務:外賣日均單量有望維持雙位數增長,若維持13%的年複合增速,2027年將達日均1億單,季度內日均1億單的指標可能會在2026年Q3實現。
- 新業務:小象超市增長強勁,計畫覆蓋所有一二線城市;Keeta在中東市場持續擴張,未來將進一步滲透海灣國家市場。
B. 面臨的主要風險
美團在未來發展中仍面臨多重風險:
- 競爭風險:補貼戰持續,各平臺虧損擴大,美團預計短期內市場競爭仍將持續,這將對財務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 成本風險:騎手成本持續上升(單均配送成本從3.2元升至4.13元),行銷費用大幅增加(銷售費用率上升3.2個百分點至15.6%)。
- 監管風險:外賣行業監管政策可能變化,影響平臺運營模式和盈利能力。
C. 投資價值評估
從投資角度看,美團當前處於短期承壓但長期價值穩固的階段:
- 短期壓力:美團預計短期內市場競爭仍將持續,這將對財務業績產生負面影響。陳少暉在業績會上表示,2025年第三季度,可能公司的本地商業這一塊兒會出現一些虧損,包括餐飲外賣。
- 中期展望:一旦行業競爭趨於平靜,美團核心本地商業業務的韌性將得到體現。陳少暉強調:“我們核心本地商業業務的韌性已在多個週期中得到驗證。每一項挑戰最終都會強化我們的競爭地位,提升我們的執行力,並推動卓越運營。”
- 長期價值:美團已建立起行業領先的、高效的、可靠的即時配送網路,這是其最重要的資產。同時,美團擁有廣泛的商家覆蓋和消費者群體,年交易使用者購買頻次創歷史新高。這些優勢將支撐美團長期價值的實現。
七、結論
美團2025年Q2財報反映出公司在激烈競爭環境下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短期來看,外賣行業的激烈競爭導致美團盈利大幅下滑,經營利潤同比下降98%,經營利潤率從13.7%降至0.2%。長期來看,美團在即時配送網路、商家關係、技術實力等方面的優勢依然明顯,為其長期價值創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競爭,美團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短期上調整價格策略、提升騎手福利、優化市場策略;長期上加強商家賦能、提升消費者體驗、優化運營效率。同時,美團也在積極推進國際化戰略,Keeta在中東市場取得顯著進展。
展望未來,美團將繼續面臨競爭壓力,但其核心競爭力和長期價值依然穩固。正如王興所言:“我們堅信,行業的進步並非源於大規模短期補貼推動的臨時性規模擴張。相反,它在於通過數位化轉型賦能商家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並提升品質。”美團將繼續專注於改善用戶體驗、提升供應能力,讓競爭回歸到價值創造的軌道上。
總的來說,美團在短期競爭壓力下依然展現出較強的業務韌性和戰略定力,長期價值創造能力依然穩固。投資者需要關注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以及美團應對競爭的具體措施及其效果,同時也要看到美團在技術、網路、商家關係等方面的長期積累,這些都將支撐其在未來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当前页面是本站的「Google AMP」版。查看和发表评论请点击: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