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

白銀圍獵:操縱陷阱與危機倒數【轉發】

以下內容轉發來源為X @BambroughKevin

白銀市場一直令我著迷,尤其是它兼具貴金屬和工業金屬的雙重角色。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我們正邁向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重大的白銀牛市——一個可能讓1970年代的行情看起來僅僅是預演的牛市。讓我告訴你原因,但首先,讓我分享一個在我任職Sprott期間揭露白銀市場究竟有多麼脆弱的啟示性故事。

Sprott 的白銀傳奇
在我任職於Sprott期間(2002-2013年),我們在2005-2007年間積累了大量的白銀頭寸。這是通過頂級金銀銀行(Bullion Bank)的證書完成的,這些證書承諾在5天內交割。這不是小頭寸——我們談論的是相當大的噸位,這些白銀據稱是安全儲存且隨時可用的。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暴露了紙白銀市場令人不安的現實,我相信這也導致了隨後白銀價格的大幅飆升,並最終在名義上達到了歷史新高。

當我們決定提取實物時,本應是5天的常規流程,卻變成了長達九個月的藉口和誤導之旅。我們策略性地簽訂了合約,將白銀儲存在加拿大政府的鑄幣廠精煉和儲存設施——諷刺的是,這個設施在加拿大愚蠢地拋售其所有黃金和白銀儲備後已被清空。金庫是空的,正等待著我們的白銀入駐。

起初,我們的對手方聲稱這只是一個物流問題。然後,藉口開始了:

當我要求提供金條編號以供我們庫存管理時,我們遇到了數週的沉默和更多的藉口。我們的法律立場令人沮喪——我們的律師建議我們無法有效提起訴訟,因為我們能主張什麼損害賠償呢?錯過「欣賞我們白銀金條的樂趣」並不是一個有說服力的法律論點。與此同時,白銀價格持續攀升。

真相變得清晰:我們的對手方拿走了我們的錢,很可能只是買了期貨合約。他們根本沒有實物白銀。這種情況很可能觸發了2006-2010年的白銀上漲行情,並且預示著不久後可能再次發生的事情。

現實是,幾十年來,金銀銀行多次被抓到操縱商品市場。當實際的實物需求引發擠壓時,他們會採取不道德的行為,延遲交貨以爭取時間。他們很可能在遠月期貨合約上變得激進,以彌補他們的損失,甚至可能最終從他們預期會引發的價格上漲中獲利(因為他們拖延承諾的交貨)。在此過程中,他們依賴於提高保證金要求和那些沒有銀行那樣市場洞察力的投機者的獲利了結。最終,在他們通過期貨市場建立淨多頭頭寸後,他們才會讓價格飆升。

現代白銀市場
當今的白銀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除了傳統的工業用途,我們還看到以下領域的爆炸性增長:

但這次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正處於機器人革命的風口浪尖。從家用清潔機器人到工業自動化和自主採礦設備,即將到來的自動化浪潮將需要大量的白銀用於固態電池和電子產品。再加上風能和太陽能不斷增長的能源儲存需求,我們面臨的是結構性需求,其規模遠超我們以往所見的任何情況。

歷史視角
白銀一直被認為是「窮人的黃金」,但歷史顯示了其爆發性上漲的潛力。法國人在白銀離開他們的國家、貨幣不再有白銀支持時,就曾艱難地學到了這一課——這導致了經濟混亂。1970年代經通脹調整後的高點,相當於今天超過200美元/盎司的水平,而我相信我們不僅將測試、而且會超過那些水平。

為何這次不同
即將到來的白銀牛市將是前所未有的,原因如下:

  1. 庫存枯竭: 全球白銀庫存和央行持有量已被消耗至創紀錄的低水平,與1970年代龐大的庫存形成鮮明對比。
  2. 供應受限: 礦業項目面臨前所未有的許可挑戰和延遲。
  3. 結構性需求: 工業需求是結構性的且不斷增長。
  4. 交易所風險: 主要交易所在其他商品上顯示出無法履約的歷史。
  5. 溢價擴大: 實物白銀的溢價正在擴大。
  6. 貨幣體系脆弱: 貨幣體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脆弱。
  7. 技術驅動: 新興技術需要前所未有數量的白銀。

當市場最終崩潰時,我們很可能會看到交易所無法交付實物白銀,被迫進行現金結算。這將驅使人們尋求實物金屬,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就像1970年代一樣,我們將看到恐慌性搶購白銀硬幣和金條。但這次,人們不會在街上排隊。我們將在全球的貴金屬銷售網站上看到「售罄」的標誌。

完美風暴
與以往的牛市不同,今天我們擁有:

關鍵結論
我在Sprott的日子裡學到的教訓仍然清晰無比——當你真的需要交貨時,紙上的承諾可能一文不值。在如此緊張的市場中,實物持有不僅僅是法律上的九成優勢——它就是一切。即將到來的白銀擠壓,很可能會讓我們之前遇到的交貨問題顯得微不足道。

我們正走向一場工業需求、貨幣不穩定性和實物市場緊張匯聚的完美風暴。當人們意識到現金和債券作為價值儲存的手段有多麼糟糕時,就像在1970年代一樣,他們將湧入貴金屬。但這次,加上白銀關鍵的工業角色和結構性的供應短缺,上漲空間可能是真正歷史性的。

即將到來的白銀違約
下一次白銀交割失敗的觸發點可能來自任何地方,但歷史表明它很可能來自一個主要參與者——也許是一個主權財富基金,或者一個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大投資者,類似於密西西比泡沫時代的玩家。
當Richard Cantillon將他的紙面財富轉換為白銀並將其移出法國時,它暴露了紙幣體系的脆弱性,並引發了貨幣崩潰——隨後十年白銀上漲了約900%。
今天,我們看到了類似的警告信號:主要的政府造幣廠庫存經常告罄,零售溢價處於歷史高位,以及前所未有的工業需求。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最近的鎳危機顯示了商品交易所在壓力下崩潰的速度有多快。無論是實物支持的ETF無法獲得金屬、對沖基金要求交割,還是一個國家決定確保戰略供應,結果都將是一樣的——一連串的交割違約將暴露紙白銀市場的空洞承諾。
就像我在Sprott的日子裡,我們的提貨要求揭示了皇帝的新衣一樣,下一次重大的提貨要求可能會暴露,每一盎司實物白銀都有數十個(紙面)索賠。區別在於,這一次,在工業需求處於歷史高位和礦產供應受限的情況下,他們沒有九個月的時間來玩遊戲了——實物市場將會崩潰,而且會崩潰得很慘烈。唯一的問題是:你會在崩潰之前還是之後配置實物白銀?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 [ @BambroughKevin ] 享有,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封面图片来源于 [ 互联网 ]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使用。如有异议,请联系博主及时处理。